但他弟兄上去以後,他也上去過節,不是明去,似乎是暗去的。正在節期,猶太人尋找耶穌,說:「他在哪裏?」眾人為他紛紛議論,有的說:「他是好人。」有的說:「不然,他是迷惑眾人的。」只是沒有人明明地講論他,因為怕猶太人。
到了節期,耶穌上殿裏去教訓人。猶太人就希奇,說:「這個人沒有學過,怎麼明白書呢?」耶穌說:「我的教訓不是我自己的,乃是那差我來者的。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,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,或是我憑着自己說的。人憑着自己說,是求自己的榮耀;惟有求那差他來者的榮耀,這人是真的,在他心裏沒有不義。摩西豈不是傳律法給你們嗎?你們卻沒有一個人守律法。為甚麼想要殺我呢?」
眾人回答說:「你是被鬼附着了!誰想要殺你?」耶穌說:「我做了一件事,你們都以為希奇。摩西傳割禮給你們(其實不是從摩西起的,乃是從祖先起的),因此你們也在安息日給人行割禮。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禮,免得違背摩西的律法,我在安息日叫一個人全然好了,你們就向我生氣嗎?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,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。」
(約翰福音 7:10-24 和合本)
讓我們先回顧一下,在「五餅二魚」之後,接著就出現「耶穌在水上行」的神蹟。靠岸後,耶穌到了革尼撒勒地方,再回到加利利,因為住棚節臨近,耶穌的弟弟們叫他到耶路撒冷,但耶穌不去。過了一些日子,耶穌才出發。不知道這段日子有多久,按另外三部福音書記載,耶穌的旅程是緊接的,先是有耶路撒冷來的猶太人去找他,之後他到了黎巴嫩的泰爾和西頓,經過敍利亞和約旦的十城區,再回到加利利,沿途趕鬼、治病,並且行了一個「七餅N魚」神蹟。
接著,門徒一行人到了凱撒利亞‧腓立比,彼得認耶穌為基督,旅程至此進入另一個階段。在相信是他泊山的山上,耶穌向三位使徒展現了他的神性,他短暫回到了迦百農,叫彼得去釣魚,付了丁稅,之後就出發往耶路撒冷,途中還差派了七十人外出傳道,將近到達耶路撒冷時,在伯大尼認識了馬大和馬利亞。
古時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,如此走一趟,動輒需要花上兩個月的時間,這似乎又趕不及上住棚節,但《約翰福音》這次的記載,應該是耶穌在世時過的最後一個住棚節,以及修殿節了,修殿節大概發生在西方的聖誕節附近,離復活節大約又只有四個月,要將福音書記載其餘的事件,都塞進那四個月內,似乎又太趕。所以,我將這次《約翰福音》記載的耶路撒冷之旅排列在耶穌認識馬大和馬利亞之後,兩姊妹住在伯大尼,也是當年途人進京城前常到的歇腳處。
最後都不得再說一偏,沒有人能準確知道福音書記載的每件事所發生的先後次序,福音書會以其神學目的將各件事重新排列。
沒有一個人守律法
耶穌在聖殿內教訓猶太人,指責他們只懂固守律法,卻不明白律法背後的真正意義。律法指明在安息日不可工作,在安息日進行儀式卻不算工作,但在安息日醫治病人卻不獲豁免!幫助別人也是神的誡命,所以耶穌指出,他們「沒有一個人守律法」。
不可報仇,也不可埋怨你本國的子民,卻要愛人如己。我是耶和華。 (利未記 19:18 和合本)
內中有一個人是律法師,要試探耶穌,就問他說:「夫子,律法上的誡命,哪一條是最大的呢?」耶穌對他說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愛主-你的神。這是誡命中的第一,且是最大的。其次也相倣,就是要愛人如己。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。」 (馬太福音 22:35-40 和合本)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