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穌進了殿,趕出裏頭做買賣的人,對他們說:「經上說:
我的殿必作禱告的殿,
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。」
耶穌天天在殿裏教訓人。祭司長和文士與百姓的尊長都想要殺他,但尋不出法子來,因為百姓都側耳聽他。
(路加福音 19:45-48 和合本)
耶穌進了神的殿,趕出殿裏一切做買賣的人,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,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,對他們說:「經上記着說:
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,
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。」
在殿裏有瞎子、瘸子到耶穌跟前,他就治好了他們。祭司長和文士看見耶穌所行的奇事,又見小孩子在殿裏喊着說:「和散那歸於大衛的子孫!」就甚惱怒,對他說:「這些人所說的,你聽見了嗎?」耶穌說:「是的。經上說『你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讚美』的話,你們沒有念過嗎?」
於是離開他們,出城到伯大尼去,在那裏住宿。
(馬太福音 21:12-17 和合本)
他們來到耶路撒冷。耶穌進入聖殿,趕出殿裏做買賣的人,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;也不許人拿着器具從殿裏經過;便教訓他們說:「經上不是記着說:
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?
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。」
祭司長和文士聽見這話,就想法子要除滅耶穌,卻又怕他,因為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。
每天晚上,耶穌出城去。
(馬可福音 11:15-19 和合本)
究竟耶穌潔淨過聖殿多少次,這問題在之前已經討論過,不再詳述,反而想說說為何在聖殿會有兌換銀錢和牲畜買賣。
聖殿初建於所羅門年代,當時以色列是一個國家,祭祀的規矩也源於那個時期。後來經歷了聖殿被毀和猶太人流亡,耶穌時代的那個聖殿已經是第二個聖殿,規模不及當年,但《舊約》的敬拜模式得以延續。不過卻出現一個問題,就是當時以色列已亡國,猶太人被羅馬人統治,他們的錢幣背後都刻上羅馬皇帝的樣貌。由於羅馬帝國都神化自己的君王,將刻有別神的貨幣作聖殿奉獻並不恰當,所以就出現了「聖殿幣」,類似今天遊樂場用的代幣。兌換代幣可以從中獲利,攤檔的租金更直接進入祭司的口袋,宗教崇拜變得不再單純。
至於買賣牲畜,《舊約》的經文是要求猶太人從自己的牲畜中,選最好的去獻祭。當時是農業社會,每家每戶都有飼養牲畜,牲畜也是農民的重要財產。但是否願意從自己寶貴的財產中選出最好的去獻給神,這就是考驗敬虔的時候了。將「挑選最好」變成「購買」,獻祭的精髓就失去了。
教會每月奉獻仍然維持用支票支付的原因也是這樣,將奉獻銀碼親手寫上,比銀行轉賬或以信用卡支付,感受更深刻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