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5月18日星期三

149 浪子的比喻

耶穌又說:「一個人有兩個兒子。小兒子對父親說:『父親,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。』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。過了不多幾日,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,往遠方去了。在那裏任意放蕩,浪費資財。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,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饑荒,就窮苦起來。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;那人打發他到田裏去放豬。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,也沒有人給他。他醒悟過來,就說:『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,口糧有餘,我倒在這裏餓死嗎?我要起來,到我父親那裏去,向他說:父親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,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!』於是起來,往他父親那裏去。相離還遠,他父親看見,就動了慈心,跑去抱着他的頸項,連連與他親嘴。兒子說:『父親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。』父親卻吩咐僕人說:『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;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;把鞋穿在他腳上;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,我們可以吃喝快樂;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,失而又得的。』他們就快樂起來。那時,大兒子正在田裏。他回來,離家不遠,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,便叫過一個僕人來,問是甚麼事。僕人說:『你兄弟來了;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地回來,把肥牛犢宰了。』大兒子卻生氣,不肯進去;他父親就出來勸他。他對父親說:『我服事你這多年,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,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,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,他一來了,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。』父親對他說:『兒啊!你常和我同在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;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、失而又得的,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。』」

(路加福音 15:11-32 和合本)


「浪子的比喻」是耶穌其中一個最著名的比喻,女兒學校的聖經課本也有教授。這比喻的喻意顯然易見,故事裡的父親是神,小兒子就是罪人,而父親是多麼渴望小兒子可以回轉。「浪子的比喻」放在「失羊的比喻」和「失錢的比喻」之後,帶出一致的信息。


浪子的比喻
Source: Wikipedia

但這比喻多了一個角色,就大兒子。大兒子是誰呢?就是批評耶穌接待罪人的猶太人領袖。

故事中的大兒子見父親熱情接待回來的小兒子,就生氣,對父親說:「我服事你這多年,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。」耶穌以往的教導都否定猶太領袖的敬虔,指出他們的敬拜太型式化,只顧拘守律法,但故事裡的父親沒有否定大兒子的話,反而對大兒子說:「兒啊!你常和我同在,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。」

猶太人「擁有」上帝,但他們沒有以上帝為滿足;基督徒也「擁有」上帝,我們是否每天都享受與神之間的關係?真正與上帝有好關係的人,其實不會如此壁壘分明,他們會與上帝同心,渴望更多人能夠分享到這份愛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355 我們就是《使徒後傳》

獨有路加在我這裏。 (提摩太後書 4:11a 和合本) 新約時代的歷史紀錄,以 路加 所寫的最為詳盡。 路加 的福音書 從 伊利莎伯 說起 ,記敍部份比其餘三部福音書開始得都要早,而記錄教會成長的《使徒行傳》,更是 路加 提供的獨家資料,但卻以 保羅 在 羅馬 的兩年軟禁 作終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