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5月16日星期一

147 論化解弟兄姊妹之間的嫌隙

「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,你就去,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,指出他的錯來。他若聽你,你便得了你的弟兄;他若不聽,你就另外帶一兩個人同去,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,句句都可定準。若是不聽他們,就告訴教會;若是不聽教會,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稅吏一樣。

「我實在告訴你們,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,在天上也要捆綁;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,在天上也要釋放。我又告訴你們,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麼事,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。因為無論在哪裏,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,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。」

(馬太福音 18:15-20 和合本)


東方宗教著重由上而下的關係,即信眾個人與神明之間的交流,信仰比較自我。基督教教義最大差別是信眾之間的互動,信眾除了與上帝之間的關係外,信眾亦彼此認識,互相關心和照料,就像一家人一樣,所以基督徒之間都彼此稱呼弟兄姊妹。

一家人相處自然會有嫌隙,耶穌教導弟兄姊妹的關係若有嫌隙,不應藏在心底,必須坦承面對。屬靈的弟兄姊妹不會介意坦白自己的軟弱,並接受其他弟兄姊妹的督責,因為知道大家只是有一個希望,就是盡力去模仿基督。

我這裏說的是基督教教義,而不是教會,更不是教徒。耶穌當年親自教導,這段話被寫進聖經,就自然成為了基督教教義的一部分。教會是一班信眾組成的團體,按道理會教導信徒跟隨聖經,說實話,這不是一個選擇,而是必須。然而教會的教導是否真的百分百跟隨聖經,有看聖經的信眾應該心裡有數。

至於教徒,就是一班希望跟從教義的人。世上沒有人完美,教徒和教義之間,一定存在很大的落差。

所以,如果你的教會在處理門徒之間的衝突,並非以這段經文為依據,又或者有基督徒同事和你之間發生嫌隙,但他不是以這段經文嘗試與你化解矛盾,原因只有一個,就是那教會或那教徒,沒有跟隨聖經。

請放心,這些事,神會審判,你只管管好你自己。


化解弟兄姊妹之間的嫌隙
Source: Free Bible Image

再說遠一些,每逢提及教義,都總會有些人衝出來,高聲叫嚷:「宗教都是虛偽的,你看看某某……」這些言論都是因為搞不清教義、教會和教徒之間的分別。

另外,很多人對基督教都有一種誤解,認為教會必須在一幢建築物內,這都是因為看到美侖美奐的教堂所引致。耶穌卻說,「無論在哪裏,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,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。」

所以,外藉傭工在天橋底下掛上橫額,三五成群,圍著一起唱歌、禱告,這就已經是教會了。在公元三世紀前,信仰基督教是違法的,初代教會都沒有宏偉的教會,聖徒都是這樣聚會。

推薦一篇講道: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355 我們就是《使徒後傳》

獨有路加在我這裏。 (提摩太後書 4:11a 和合本) 新約時代的歷史紀錄,以 路加 所寫的最為詳盡。 路加 的福音書 從 伊利莎伯 說起 ,記敍部份比其餘三部福音書開始得都要早,而記錄教會成長的《使徒行傳》,更是 路加 提供的獨家資料,但卻以 保羅 在 羅馬 的兩年軟禁 作終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