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4月2日星期六

103 「好」撒瑪利亞人的比喻

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,說:「夫子!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?」耶穌對他說:「律法上寫的是甚麼?你念的是怎樣呢?」他回答說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力、盡意愛主-你的神;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。」耶穌說:「你回答的是;你這樣行,就必得永生。」

那人要顯明自己有理,就對耶穌說:「誰是我的鄰舍呢?」耶穌回答說:「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,落在強盜手中。他們剝去他的衣裳,把他打個半死,就丟下他走了。偶然有一個祭司從這條路下來,看見他就從那邊過去了。又有一個利未人來到這地方,看見他,也照樣從那邊過去了。惟有一個撒馬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裏,看見他就動了慈心,上前用油和酒倒在他的傷處,包裹好了,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,帶到店裏去照應他。第二天拿出二錢銀子來,交給店主,說:『你且照應他;此外所費用的,我回來必還你。』你想,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?」他說:「是憐憫他的。」耶穌說:「你去照樣行吧。」

(路加福音 10:25-37 和合本)


法利賽人聽見耶穌堵住了撒都該人的口,他們就聚集。內中有一個人是律法師,要試探耶穌,就問他說:「夫子,律法上的誡命,哪一條是最大的呢?」耶穌對他說:「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愛主-你的神。這是誡命中的第一,且是最大的。其次也相倣,就是要愛人如己。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。」

(馬太福音 22:34-40 和合本)


有一個文士來,聽見他們辯論,曉得耶穌回答的好,就問他說:「誡命中哪是第一要緊的呢?」耶穌回答說:「第一要緊的就是說:『以色列啊,你要聽,主-我們神是獨一的主。你要盡心、盡性、盡意、盡力愛主-你的神。』其次就是說:『要愛人如己。 』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。」那文士對耶穌說:「夫子說,神是一位,實在不錯;除了他以外,再沒有別的神;並且盡心、盡智、盡力愛他,又愛人如己,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樣祭祀好的多。」耶穌見他回答的有智慧,就對他說:「你離神的國不遠了。」從此以後,沒有人敢再問他甚麼。

(馬可福音 12:28-34 和合本)


撒瑪利亞人的比喻」是耶穌其中一個比較有名的比喻,通常被加上一個「好」字,變成了「『好』撒瑪利亞人的比喻」,這比喻在幼稚園的教科書中也可以找到。但其實聖經原本沒有這個「好」字,那是後人添加的,而且,這比喻也不是為了要指出撒瑪利亞人的「好」。

先說說經文的背景。撒瑪利亞人是以色列國的遺民,在所羅門王之後,以色列就分裂成兩個國家,以色列國和猶大國。兩國都是腐敗的,但猶大國比以色列國稍為好一點,最後,以色列國被亞述所滅,人民被擄走。猶大國亦在一百年後被巴比倫所滅,但得蒙上帝的恩典,在亡國七十年後,新的統治者採取懷柔政策,猶太人被允許返回耶路撒冷,重建聖殿,回復部份昔日的宗教制度,但無地方統治權。

猶太人掌著神的恩典,保持了血統的純正,並且能夠返回耶路撒冷,繼續舊約式的敬拜,對此感到十分自豪。撒瑪利亞人卻因為在被擄到亞述國後,開始與當地人通婚,破壞了純正的血統,因而被猶太人蔑視。加上撒瑪利亞人又自行創造了一套敬拜模式,取代耶路撒冷的聖殿敬拜,猶太人對此更加恨之入骨,兩個民族因而勢如水火,這處境一直引伸至今日的以巴關係。

再說耶穌的比喻。祭司需要在聖殿當值,負責敬拜的職份,而按舊約規定,血是不潔淨的,人若然接觸了血液,要隔離一個星期,情況跟今天染了 COVID 後,要在家隔離一樣。祭司若然要幫助那傷者,無可避免要接觸血液,這就會導致他無法履行職務,甚至會對聖殿的運作造成影響。所以,祭司致傷者於不顧,似乎也合情合理。

之後出現的利未人也是一樣,雖然在職位上,利未人不及祭司,但他也是負責聖殿的工作,所以也不能接觸血液,否則就要請假,不能上班。所以,他跟祭司一樣,視傷者如不見,似乎也有道理。

耶穌是一般的猶太拉比,按故事發展,下一個出現的,應該是誰?出現的應該是一個虔誠的猶太人,他因身無要職,決定幫助那傷者,即係令自己短暫不潔,也在所不辭。人必須將上帝放於首位,祭司和利未人因為要事奉上帝,唯有忍心致傷者於不顧,上帝必定明白箇中原因,並且會適切提供幫助,祂會安排一個方便的敬虔人出現,拯救傷者,大團圓結局。

然而,出現的卻是一個被人蔑視的撒瑪利亞人!


「好」撒瑪利亞
Source: Wikipedia

這個因為祖先違背上帝,導致血統敗壞,低賤的撒瑪利亞人,居然取代了虔誠猶太人的角色,成為故事的大英雄,這結局簡直比粗口更難聽!這是甚麼樣的拉比?簡直不知所謂!

挑戰上帝的結果

經文第一句就提到,「有一個律法師起來試探耶穌」,可見這問題是明知故問,他早就知道答案。就好像一個普通的健康講座,卻跑來了一名專科醫生,假裝聽眾,上前發問一樣。律法師目的只有一個,就是要用專業知識駁倒耶穌,他立心不良,耶穌卻給了他一個意想不到的教訓。

耶穌的訊息是,不要自以為是猶太人就很了不起,若然繼續固守律法,見義不為,還自我感覺良好,上帝可以隨時用另一個民族,來取代猶太人。

所以,這比喻不是要表現那撒瑪利亞人有多好,也不是要表達要照顧有需要的人。當然,這撒瑪利亞人絕對是一個好人,照顧有需要的人也是應該的,但這些不是這比喻要帶出的訊息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355 我們就是《使徒後傳》

獨有路加在我這裏。 (提摩太後書 4:11a 和合本) 新約時代的歷史紀錄,以 路加 所寫的最為詳盡。 路加 的福音書 從 伊利莎伯 說起 ,記敍部份比其餘三部福音書開始得都要早,而記錄教會成長的《使徒行傳》,更是 路加 提供的獨家資料,但卻以 保羅 在 羅馬 的兩年軟禁 作終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