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穌又設個比喻對他們說:「天國好像人撒好種在田裏,及至人睡覺的時候,有仇敵來,將稗子撒在麥子裏就走了。到長苗吐穗的時候,稗子也顯出來。田主的僕人來告訴他說:『主啊,你不是撒好種在田裏嗎?從哪裏來的稗子呢?』主人說:『這是仇敵做的。』僕人說:『你要我們去薅出來嗎?』主人說:『不必,恐怕薅稗子,連麥子也拔出來。容這兩樣一齊長,等着收割。當收割的時候,我要對收割的人說,先將稗子薅出來,捆成捆,留着燒;惟有麥子要收在倉裏。』」
……當下,耶穌離開眾人,進了房子。他的門徒進前來,說:「請把田間稗子的比喻講給我們聽。」他回答說:「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;田地就是世界;好種就是天國之子;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;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;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;收割的人就是天使。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,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。人子要差遣使者,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,從他國裏挑出來,丟在火爐裏;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。那時,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裏,要發出光來,像太陽一樣。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!」
(馬太福音 13:24-30,36-43 和合本)
「稗」,音「敗」。「稗子」,原文譯作「毒麥」,是一種跟小麥很相似,但卻不能吃的野草,屬對農作物有害的野生植物。
寫作時適逢烏克蘭危機,外界估計俄羅斯總統普京隨時會派兵入侵,令人不禁想起這個比喻。「稗子」彷彿就像那些邪惡的政權、政客,又或者是社會上欺壓老百姓的大財團,和既得利益者,這些惡人,神是看到的,不立刻除去他們,原來是因為怕連累到無辜市民。這很有道理啊!一個政權倒台,重則引發內戰,無數百姓因而葬身戰火;輕則經濟崩潰,民不聊生。君不見今天的伊拉克、阿富汗,和委內瑞拉,不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嗎?所以,再忍耐一下吧,那些人都一把年紀了,可能不需十年,神就會找上門,和他們算賬……
直覺告訴我,如果讀完一段經文,感到很爽的話,那很大機會都是因為自己過份解讀。
「稗子的比喻」只出現在《馬太福音》,這比喻緊接著「撒種的比喻」。這裏出現的「農夫」,同樣代表耶穌,但和「撒種的比喻」不同,農夫應該已經翻了土,並把種子撒在田地上。耶穌在38節解釋道,「田地」代表世界,而「麥子」就是領受耶穌教導的真信徒。
稗子在成熟之前,樣子和麥子差不多,所以「稗子」不是指社會上的惡棍。那些惡人,怎麼說樣子也與信徒有很大分別,「稗子」其實是指那些領受魔鬼教導的假信徒,他們混在教會中,領受的卻是另一套道理。觀乎往後的基督教發展史,當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歸信基督後,「信耶穌」變得有利可圖,政權對教會的逼害一夜間消失,但換來的卻是一大堆假信徒和假教義,徹徹底底地「稗」壞了教會。違害存留至今,當年教會所犯下的錯誤,仍然成為今日一眾敵對基督教的人,手中所持的把柄。
參考:
麥子和稗子的比喻:我們讀馬太福音吧(60)
http://www.luke54.org/view/1060/7288.html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